如果说休闲惬意让丽江闻名天下,而平遥古城墙的完好无损,且在穿越千年的风雨动荡还带来了一丝慰籍的话,那么阆中古城,则是以一整座城的体量和姿态出现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标签太多了!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状元城、中国“风水第一城”等等,无不证明着这一座城市的气质和沉淀,游人漫步在老旧的青石板儿上,满城尽是醉人的醋香,这醋香在空中已飘荡了千年。
阆中古城历史悠久,它是古巴国的都城。史料记载,周武王伐纣,在巴人的大力协助下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周王朝建立以后封巴人聚居地为“子国”,建都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后来为躲避楚国军队的入侵,迁都于阆中。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巴以后,置巴、蜀郡,设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建于巴山、剑门山脉和嘉陵江水系聚结交汇之处,整座古城的特点是“山围四面、水绕三方”,自古就是一座军事重镇。
阆中古城于1986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核心面积大约两平方公里,共有百余条古街巷,还有百余座古院落和二十多个景点。古城建筑风格至今保持着十分完整的唐宋格局和明清风貌,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建筑的实物宝库”。 这里不仅有“东方麦加城”之称的巴巴寺、民间山水博物馆,还留存有汉桓侯祠(张飞庙)、清代贡院,更有被誉为“阆苑第一楼”的华光楼。阆中多名楼,古代就有“阆苑十二楼”之说,而华光楼因为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才有了“阆苑第一楼”的美称。所以要正确地打开阆中,必须得从“华光楼”开始。
“三面红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宋代诗人李献倾这一首《南楼》,写出了阆中江山之会的胜景,南楼就是“华光楼”,自古文人到阆中,尤其钟情登临“华光楼”。登楼远眺,满城古韵尽收眼底。嘉陵江从城后的远方翻滚而至,江上舟来舟往,浪卷浪舒里直接把阆中幻化成为“天下第一风水城”,且不说远处山边,那著名的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已经沉睡了千年。从空中俯瞰,阆中就是一个完整的太极图形。古城以“华光楼”为起点,“中天楼”为轴心,按东西南北走向,次第展开状若棋盘,古城内院落众多,院院相连户户相依,或坐南朝北纳光避寒,或靠山面水和谐统一,完美的展现出了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至善境界,而华光楼就像阆中古城开源节流的大闸门,一开一关就是上千年。
“阆中有座华光楼,半截插在天里头”,华光楼是阆中古城最高的地方,楼分4层,通高36米。论高,它比中国四大名楼的岳阳楼高出近15米、比滕王阁更高出18米,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华光楼旁学道街上的清代贡院,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贡院考棚。贡院是中国封建王朝时期举行科考的考场,在中国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上好的风水也让阆中成为了四川历史上出“状元”最多的地方。
三国名将“猛张飞”和阆中永不分离,张飞任巴邑太守驻守阆中长达七年,生前保境安民除暴安良,死后更是长眠城内,留下了一座中国最著名的“汉桓侯祠”。一千多年过去了,于是“张飞牛肉”“张飞饭馆”“张飞酒楼”比比皆是,在这座城里,张飞的名气是大过一切的。
历史上的阆中群星荟萃,你方唱罢我登场。天文学家“落下闳”在家乡阆中制“太初历”,开“浑天说”,还发明了“浑天仪”。任文孙父子和周舒祖孙三代在这里继承天文气象学说,还在阆中城东以家宅建起“观星楼”,专供家人登楼值守夜观天象,这使阆中在汉唐时期,一度成为我国最大的天文研究中心。袁天罡更是用最独特的“九横九纵”建城格局,成就了阆中的“天下风水名城”。
如果是在夜里,华光楼在一片灯光魅影中,整个楼阁都被霞光笼罩着,像一座仙山楼阁,大街两旁成排的灯笼便成了通向这仙阁的一架金桥引人入胜。如果说华光楼是古城里的一座指向标,倒不如说是古城永远不倒的精神高塔。正如城中另一座名楼“中天楼”上牌匾里写的那样,“上善若水化成天下”,阆苑中人正是秉承了这些古老的思想,这些单纯的理念,才使得这一方水土显得如此的灵秀。
“嘉陵三千里,五城十二楼”,华光楼是阆中古城的小小缩影,更是一份证明,它证明了这座城市的悠久和鲜活。如果说,阆中古城是一座诺大的露天建筑博物馆,倒不如说它更像一位睿智的老者,穿云越雨传奇不衰。它将风水、科举、三国、天文、宗教集于一身,无论经络血脉,还是肌肤骨骼,都有岁月的沉淀和不凡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