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地方自然也需要有个诗意的开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漫步于雨中的上里,恍若置身于江南水乡,一样的青砖黛瓦,一样的石桥渌水。于是,用蒙太奇长短镜头对焦戴望舒梦幻的诗句,循着青石板,寻觅那朵冷清、哀怨、秀灵、朦胧的“丁香花”。盼她缓缓走来,投眸相视,呼吸须臾凝固在太息般的烟波里……
这就是“川西雨巷 水墨上里”,美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上里古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离成都市仅2小时车程。雅安因雅雨、雅鱼、雅女“三雅”而闻名。自古素有“蜀中美女,邛一、雅二、益三”的说法,古蜀雅女相较江南丁香一样秀灵朦胧,但质朴典雅取代了清冷隽秀,如同古筝较于琵琶少了凄美,多了悠扬。
上里古镇在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依山傍水田园牧歌,明清时期的吊脚楼建筑稀松常见,家喻户晓的《聊斋志异》《被告山杠爷》等影视作品也曾在此取景。
据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到了明末清初,又以镇内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因此,至今仍流传着杨家顶子(官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的说法,官场、情场、商场、农场五大家族的掌故如点睛之笔丰富了古镇的人文气息。
韩家大院
迄今保留最好的单体建筑,就是位于上里镇四家村韩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该大院已于1985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具特色的就是满院随处可见的镶嵌式雕刻,门窗、桌台、墙壁隔板、栏板、檐枋、裙板、檐帘等等都被民间艺术家们信手拈来创造出极具美感而又不失淳朴的作品,据说整个大院的雕塑是历经三代人才完成,如今遗留下千余副精品,实为民间一绝。
古桥堪称古镇一大亮点,不仅通达南北,其造型也是形态各异。十余座古桥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单孔大跨度石拱桥—“二仙桥”,大有“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势。
水墨上里川西雨巷也有喧嚣沸腾的时刻,每年的传统新年,古镇会举办杀年猪、看大戏的节庆活动。家家户户都会起个大早,在自家的楼阁上挂中国结、红灯笼并贴上对联。然后,早早的在戏台前坐等年猪祭天仪式,“祈祷明年风调雨顺,祝福上里五谷丰登……”在祭祀师的念词声中仪式正式隆重开启,生动还原了100年前上里古镇祭祀上苍喜庆而又不失庄重的闹热场面。
白马灵泉边,我们能驻足聆听古镇的兴衰历史。昔日的上里曾为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的重要驿站以及红军长征所经之地。至今,走在长长的甬道上,斑驳的城墙依旧回荡着马帮的铃铛、背夫的号子、军队的角声……所以,虽然上里古镇和江南水乡一样水墨画卷,如烟如雾、如织如绣,但却又较之多了几分声势浩荡、汗涔淋漓、气壮山河。
如今,很多艺术院校的师生常常慕名前往上里写生,也有许多新婚伴侣将此作为幸福的开场地。古镇、古桥、古树前总有那么一个或一群或写意、或圈图、或拍照、或补妆的身影,为上里凭添了艺术的气息和幸福的感觉,飘渺如仙境却又饕餮人间烟火,如梦似幻、歩碾红尘。
雨雾上里,可以尽情享受诗意人生,选择一处酒肆或临水的吊脚楼茶室小憩,任由思绪漫飞。香盏淑茗、墨香砚浓,挑剑眉、含心仪不忍四海此处为家。抑或恣意挥洒失意,不再沉沦极致、峰回路转、重整河山仗剑天涯。清静,静心、静念,别有一番风味。再品尝一碗当地的大肉面、程凉粉、伍抄手或者农家小菜,那么心和胃就都能得到慰藉和满足。
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驱车1小时左右到达周公山夜宿小住泡泡温泉,感受“蜀山第一汤”的魅力。周公山温泉开采于地下3000多米,据说是3万年前的古水,属于高温医疗热矿泉水,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被誉为“蜀地温泉之冠”。和家人朋友置身氤氲,在闲聊放松中感受返璞归真,想想也是惬意美好。
蒙太奇长短对焦,渐行渐远……“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朋友们不妨择空一两日,悠游上里古镇,邂逅那朵“丁香花”。
水面拨动着晚霞
余辉爬进头发
慢慢走过秋冬春夏
你听还有风声的悄悄小话
待到凛冬散尽
再揣上心中的向往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责任编辑: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