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7时,“2024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正式开庙,为观众呈上三国主题的成都年味。本届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由成都市文广旅局、武侯区人民政府主办,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武侯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以“三国元宇宙,潮玩成都年”为主题,安排了国潮风格的三国主题灯展、传统与艺术相融合的“义薄云天——关公主题精品文物展”、创新多彩的文艺演出、热闹的诸葛创意市集。大庙会将持续至2月25日。
动感时尚开庙仪式 市民热情高涨
傍晚6点左右,华灯初上,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西区门外早已围满了热情的市民观众,大家翘首盼望着开庙仪式的举行。门口长22米、高15米的汉宫门阙,明黄瓦面,重檐高耸,饰以祥云凤鸟,如同一位峨冠博带的君子,引领大家一起进入千年画卷。
晚上7点,国风旋律响彻四周,音符中流淌着历史的韵律和英雄的气概。“咚咚锵,咚咚锵……”随着川剧锣鼓声四起,只见由川剧演员扮演的刘备、关羽、张飞身着华丽的戏服依次登场,再现桃园结义的经典场景,引来阵阵叫好声。随后,手持羽扇的诸葛亮面带微笑,送上新春祝福,令观众惊喜连连。
“锣声除旧岁,喜气盈庙门,开庙大吉!”大庙会小喜神和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们手持锣锤,怀着激动的心情敲响铜锣。随着浑厚而庄重的锣声响起,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的庙门徐徐打开。“哇!快看,关羽、赵云版的机械战甲出来了!”烟雾缭绕之中,只见高约2米的关羽、赵云机械战甲缓缓走来。面如重枣、眉若卧蚕、身着绿袍金铠的关羽手握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身穿白袍,头戴毡纱笼头,胸间束了兽面纹腰带的赵云手拿龙胆亮银枪,令观众接连赞叹。他们分别拿出“随古且行 祠堂亲朋聚义;迎新即往 庙集龙凤呈祥”对联为观众们送上祝福。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人们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期待,跟随着关羽、赵云机甲人走入大庙会。“太闹热了哦!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观众们纷纷拍照留念,沉浸式感受着成都独特的年味。
大庙会现场还贴心地设置了“全家福”留影区域,让市民观众在新春阖家团圆之际,能留下珍贵的记忆瞬间。
璀璨绚烂灯展 古典与科技完美融合
走进大庙会,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梦幻神秘的“空城计”灯组。身披鹤氅的卧龙先生,端坐于高台之上,淡定抚琴,羽扇在他身后化作翅膀,青龙环绕,烈焰升腾,若雷霆万钧之势。造型炫酷的灯组吸引了观众们热情打卡。
中轴线上,长达130米的“蜀汉盛景”灯组,以彩灯形式展示出三国文化遗存遗迹,可谓别具匠心。该灯组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选取了武担山、明月峡、剑门关等四川省9处三国文化遗存,蜀道雄关,青山飞瀑,仙鹤花草,挑浮在半空,让中轴线宛如仙境隧道,古迹在光影中再焕光彩。古色古香的琴棋书画灯组、缥缈梦幻的虚无境灯组,以及潮玩张飞、云长英姿等灯组,都让人禁不住赞叹流连。
此次大庙会以“空城计”“卧龙腾飞”“蜀汉盛景”“扇面之美”等15组主题灯组和14组氛围灯组,共同打造灯彩、灯影、灯秀、灯光重叠的多维场景。值得的一提的是,本次主题灯展大量运用AR、VR技术,观众可通过手机扫码进入AR幻境,在现场主题灯组的画面中,叠加AR动画,虚实相生,画面唯美,观众可以走入其中打卡拍照,增加观灯体验。另外,观众还可扫码进入VR全景地图小程序,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NPC数字人作为导游,穿越时空,掌上观灯。
好看 好吃 好耍 创意集市闪亮登场
“武侯祠成都大庙会里好看、好吃、好耍,真的太安逸了!”除了灯展,本届大庙会诸葛创意市集也开启了“人从众”模式。创意市集将大庙会传统的小吃区、工艺区整合升级。非遗互动、精品文创、老字号品牌、国风特色、顶流产品“一站式”体验!面塑泥人、雕版画、剪纸、香坊、糖画等非遗技艺和产品集体亮相,让观众感受传统与潮流的交融。在市集整体视觉创意和花车展位设计方面,更是将三国文化和城市市集相叠加,用多元的现代手法表达中国春节的传统民俗,呈现三国人物逛春节市集的妙趣故事。
初一到初八 多彩演出享不停
从初一到初八,融合古风与流行时尚的文艺演出将在大庙会主舞台精彩上演。以武术套路动作载体,融入中华龙文化的《龙腾鼓舞》节目,通过表演者人龙合一的动作演绎,呈现出中华龙的精气神韵。舞蹈《霓裳戏韵》充满戏曲韵味,表演者扮相娇俏、身姿婀娜、刚柔并济,展示出独有的东方美感,令人陶醉。来自成都艺术剧院的演员们,还将带来曾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摩纳哥蒙特卡洛金小丑奖等殊荣的优秀节目与曾在专业剧院上映并引发热烈反响的剧目选段,让观众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中热热闹闹过新年。
2月10日上午,每年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的保留节目“仿古祭祀”也将如约而至。届时,多名川剧演员将扮演成蜀汉群臣,遵循古礼,上演蜀都传统新年祭祀仪式,展现三国文化与成都特色,营造喜气洋洋的新春氛围。这也将拉开“甲辰龙年游喜神方”活动的序幕。
此外大庙会期间,观众还能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欣赏到“义薄云天——关公主题精品文物展”“海棠迎春展”等众多精品展览,参与“印‘像’关羽——新春拓印体验活动”“专家鉴宝”等趣味文化活动。(本文图片来自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责任编辑:叶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