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隆冬,天寒地冻。阿坝州壤塘县石里乡下大石沟村仍是热火朝天,一派繁忙。干部群众正井然有序地对该村特色农产品——干木耳与蜂蜜打包装盒,并将送至帮扶企业东方电气集团进行销售,预计销售额达17万余元。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村民脸上,幸福温暖流淌在群众心里。
下大石沟村是石里乡特色产业村。2018年木耳试种成功后,该村进行了质量认证、质量检测、包装设计,之后定向销往东方电气集团食堂超市扶贫专柜。经过两年多的生产运行,木耳种植成效明显,下达石沟村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村民增收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生活过得越来越富足,映照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所描绘的乡村振兴蓝图。”下大石沟村党支部书记索更说,过去,村里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来源单一。2019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奔康,省内定点帮扶单位东方电气集团投入3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用于基地建设。
产业兴,则乡村兴。索更介绍,如今,下大石沟村不仅有木耳产业,还有藏香猪养殖、中蜂养殖等5个产业,其中青冈木耳棒已达3.8万棒,今年干木耳产量800余斤,每斤销售价格250元。
“这两年我们有了这些产业后,不仅收入增加了,更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改变。”村民严木参没想到,小小的产业,能让曾经无水、无电、无网的“三无后进村”,搭上致富的列车。
下大石沟村平均海拔2900米,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在精准扶贫实施前面临“一薄两弱三差”的困境:“薄”,老百姓的家底薄;“两弱”,老百姓内生动力弱,党支部建设弱;“三差”,基础设施差、自然环境差、群众观念差,农牧民群众增收以传统农耕为主,采挖药材为辅。在以上因素交织影响下,村级产业发展单一,农牧民增收困难,是全乡典型的贫困后进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到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这样的蓝图和目标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信心,让我们满怀希望。”索更告诉笔者,下大石沟村2014年精准识别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104人,2018年实现贫困村退出目标任务,2019年以来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识别时29.14%,降到0%。2020年全乡贫困发生率也降至0%。
“目前,下大石沟村产业覆盖种植业、文旅产业,全乡正在复制推广到其他村寨。”石里乡党委书记徐建平说,石里乡已初步形成“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经济发展格局,并将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产业布局,促进集体经济进一步增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石里乡百姓共同富裕。
数据显示,下大石沟村2017年至2021年青冈木耳采摘晒干共计2400余斤,村集体经济收入56万余元。今年,下大石沟村增收30万元左右,石里乡牦牛联户牧场、药材种植等17个产业共计增收119万余元。
正是有了这些产业项目的发展,保障了下达石沟村村民持续稳定增收,生活越来越富裕,彻底改变了“后进村”的面貌,如今全村正通过产业壮大向乡村振兴之路阔步迈进。(祁宏梁)
责任编辑:唐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