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县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荣获“金熊猫”奖先进集体

摘要: 11月10日,一则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荣获“金熊猫”奖先进集体的消息刷爆壤塘人的朋友圈,赢得不少干部群众纷纷转发、点赞。

11月10日,一则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荣获“金熊猫”奖先进集体的消息刷爆壤塘人的朋友圈,赢得不少干部群众纷纷转发、点赞。

四川省“金熊猫”奖是报经国家批准以省政府名义开展的表彰项目,每3年评选一次。此次荣获“金熊猫”先进集体奖的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是壤塘县文化产业支柱之一,曾被授于四川省藏羌彝文化走廊产业园等称号,现有唐卡、藏毯、藏医药等17个非遗传习所入驻该创业园。

8.壤巴拉藏式陶艺州级传承人泽郎斯加和藏陶师正在烧制藏陶(1).jpg

壤塘县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00余项。2010年起,壤塘县对散落民间的优秀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成立了藏医药、唐卡、石刻等非遗传习所46个。2019年,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正式成立,唐卡、藏医药、藏绣等17个传习所入驻创业园,给许多逐渐被遗忘的民间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从2019年开始,我们先后引进了唐卡、藏陶、藏绣等17个传习所入驻,目前已经有500余名学员在这里从事非遗事业,这些人都来自农牧民家庭,现在都从‘农牧民’转变为了‘手艺人’,有了自己的稳定收入。”创业园负责人桑州介绍到。

石刻传承人(1).jpg

“我本是一个牧女因为赶上了好时候,成为了一名传承人,还走向了国际舞台。”色青拉姆是壤巴拉唐卡传习所的第一批学员,出生于尕多乡瑟谷村一个多子家庭,当年的牧女现在已是州级非遗传承人,作品走进了上海、浙江等一线大都市,她与门泽、扎西等5名同学共同完成的作品《三世佛》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卖出了100余万元的价格。以色青拉姆变成传承人为主线的中日联合制作纪录片《唐卡画师之乡》,被中宣部和广电总局评为2021年优秀对外传播纪录片。让色青拉姆走向了世界舞台。

除了一边学习一边“创收”外,创业园还提供“游学”资源和就业机会。藏医药传习所内的学员拉木初就曾多次到上海、江苏等地学习中医、道医。拉木初直言,创业园提供的“资源”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手绘唐卡 杨洪(1).jpg

“在上海、在郑州、在江苏茅山那边都学习过,中医和道医、推拿方面都是在那边学习的。就能学到很多技能知识。回来的话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什么工作,就可以直接到创业园工作,这么好一个平台,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帮助。”拉木初对记者说道。

随着零星分散的传习所不断被引入创业园的集合平台中,创业园也开始谋求“非遗+”的新发展。不仅是不同非遗技艺间的融合发展,也探索出了“非遗+动漫”“非遗+美妆”“非遗+瓷器”等新方向。

壤巴拉赛马(1).jpg

“在传承和创新这个领域,很多非遗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地结合应用,比如说我们的陶艺和唐卡绘画、唐卡绘画和藏毯。现在我们的唐卡绘画正在和动漫、景德镇瓷器融合,藏医药传习所正在和相宜本草合作研发护肤品,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再去创新发展。”传习所负责人桑州说道。

“我们正在为动漫‘喜一’画人物。”10月12日,壤塘县非遗传习创业园中,唐卡传习所学员泽尖初正在用唐卡技艺手绘二维动画,这是近年来,壤塘县在非遗文化领域的又一项创举。

《文化扶贫助成长》(2018年11月3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壤塘县为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文化遗产传习所,中壤塘唐卡传习所附近的藏族青年在这里学习唐卡制作。该传习所通过文化扶贫,既解决了当地青少年的文化补习问题,又让他们通过自己所学技能为家庭脱贫。)作者:李光健(1).jpg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完善,壤塘不在仅仅满足于制作传统手工艺,而是将目光瞄向了更多深受大众喜爱的“时尚产业”。壤巴拉唐卡传习所便是壤塘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的先驱,先后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合作制作《喜一》《格萨尔王》唐卡动漫作品,有望不久后上映。

而在8月14日壤巴拉文化旅游成都行中,亮相成都文轩美术馆的精美瓷器赢得观展人员连连赞叹,瓷身上用唐卡手法描绘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景物自成一派。2021年为深化景德镇、宜兴市与壤塘文化事业的交流交融,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当年7月13日,中国壤塘·壤巴拉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和宜昌市传习基地正式挂牌。壤塘县选派40名唐卡画师前往景德镇,唐卡、瓷器两种千年文化在新时代里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1年的时间不少产品走俏文化市场。

壤巴拉藏戏(1).jpg

据悉,近年来壤塘县践行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让非遗文化与动漫、瓷器、康养进行融合,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文化人、以文聚人,以文兴业、以文振兴的作用愈发凸显。让古老的千年文化在新时代里开辟出了新路径。促进了3000多人从事非遗文化生产性保护,实现近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还在上海、深圳建立“飞地”传习基地20个。非遗文化“软实力”已经转化为乡村振兴“硬支撑”。(尼玛初) 


责任编辑:周吟



1.版权归【四川文化旅游网】或原作者【尼玛初】所有;
2.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图文资讯
即时快讯
排行榜
  • 近日,在壤塘县吾伊乡吾伊村树莓种植试点基...
    0
  • 8月,走进壤塘县石里乡中大石沟村,干净整洁...
    0
  • 8月,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蔬菜种植基地千亩莴...
    0
  • 8月的壤塘,天朗气清,绿意盎然。又到了丰收的...
    0
  • 阳光洒满金色的青稞田,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
    0
  • 来到壤塘县中壤塘镇布康木达村百合花种植基...
    0
  • 近日,壤塘县集中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涵丰...
    0
  • 近日,壤塘县中壤塘镇布康木达村的特色小番...
    0
  • 9月12日上午,壤塘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
    0
  • PCR实验室的建成和运行,检测能力将达到200...
    0
  • 近日,在壤塘县吾伊乡吾伊村树莓种植试点基...
    0
  • 8月,走进壤塘县石里乡中大石沟村,干净整洁...
    0
  • 8月,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蔬菜种植基地千亩莴...
    0
  • 8月的壤塘,天朗气清,绿意盎然。又到了丰收的...
    0
  • 阳光洒满金色的青稞田,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
    0
  • 来到壤塘县中壤塘镇布康木达村百合花种植基...
    0
  • 近日,壤塘县集中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涵丰...
    0
  • 近日,壤塘县中壤塘镇布康木达村的特色小番...
    0
  • 9月12日上午,壤塘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
    0
  • PCR实验室的建成和运行,检测能力将达到200...
    0
  • 近日,在壤塘县吾伊乡吾伊村树莓种植试点基...
    0
  • 8月,走进壤塘县石里乡中大石沟村,干净整洁...
    0
  • 8月,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蔬菜种植基地千亩莴...
    0
  • 8月的壤塘,天朗气清,绿意盎然。又到了丰收的...
    0
  • 阳光洒满金色的青稞田,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
    0
  • 来到壤塘县中壤塘镇布康木达村百合花种植基...
    0
  • 近日,壤塘县集中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涵丰...
    0
  • 近日,壤塘县中壤塘镇布康木达村的特色小番...
    0
  • 9月12日上午,壤塘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
    0
  • PCR实验室的建成和运行,检测能力将达到200...
    0

关注
微博

关注微博二维码

关注
微信

关注微信二维码

关注
百家号

关注百家号

关注
头条号

关注头条号